农业、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的图书种类繁多,帮助农民科技务农,发家致富!

法律、文学……各类图书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,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质。

农家书屋的金色牌匾,熠熠生辉。

 
 友情提示:点击组图上边的数字按钮,可以切换浏览每一张图片。
  

  西古现村党支部村委会在带领群众着力发展经济的同时,把农家书屋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程,列入重要议事日程,坚持常抓不懈,在市文化局及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,我村农家书屋已拥有面积60平方米的高标准图书阅览室,并在图书阅览室内配备阅览桌40套,书橱6套,藏书达到1万多册,音像制品200余套,图书涉及科技类、法律类、文学类以及各种专门杂志、期刊20余种。成为海阳市首批达标的农家书屋之一,解决了群众买书难、看书难的问题。
  建设农家书屋,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,因此,我们村在建设农家书屋的过程中,采取“三个一”的方针,解决农家书屋建设投入难:一是村集体经济开支节约一点,着重保证农家书屋主要硬件设施的投入;二是向社会募捐一点,丰富书屋内的书刊内容;三是友好部门赞助一点,减轻村级负担,在书屋建设中,我们多方协调,积极争取,得到海阳市文化局、海阳市新华书店、烟台市新华书店、烟台市书画家协会等友好单位的赞助,从而保证了书屋的书刊藏书量。
  农闲之余,到书屋学知识、学科技、学文化,已成为我们西古现村一道亮丽的风景。农家书屋中农业、种植业及农产品加工业有关方面图书内容丰富、实用性强,为广大群众学习掌握一定的农业技术,找准致富门路,奠定了基础;法律类主要是选择收集关系农民群众切身利益、与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法律方面的图书,通过普及法律知识,使全体村民自觉学法、用法,做一个知法、守法的公民;文学类图书内容积极向上、形式丰富多彩,对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,抵制腐朽文化起了重要作用;各种音像制品主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,方便群众了解国家关于“三农”的大政方针。农家书屋已成为培养有文化、讲文明、懂技术、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有效载体。现在,我村农民主动参与文化活动、学习文化科技、勤劳致富已蔚然成风,呈现出一派平安、和谐的景象。2008年5月,四川大地震我村群众自发捐款救灾,短短三天时间,全村捐款达8万多元。10月份,村里为改善村容村貌,准备修建牌坊,村民得知消息后,纷纷慷慨解囊,先后捐款50多万元。
  下一步,我们将重点抓好农家书屋的管理,积极推动“农家书屋”建设,将党员远程教育、计生宣传、科普宣传、体育健身等各种设施与农家书屋建设配套,真正把农家书屋建设成农村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,提高农民素质的新型学校,了解致富信息的窗口,密切干群关系的桥梁,惠泽于民的“民心”工程。